南涌講古:被遺忘的香港故事
作者:陳順馨、周豁然、鶴圓、鄭世亮、山地、松木、楊靜怡、陳慧燕
ISBN:9789887046707
出版:蘆葦花開生態教育基金
出版日期:03/2024
南涌,一步一景,一步一歷史。
南涌,在沙頭角的一隅,鹿頸之旁,群山環繞,眾水滋養,卻被城巿遺忘,視之為化外之地,南涌之美,正因為她地處邊緣,風景文物甚至人情,保留了昔日的純樸,還有香港300多年的歷史⸺
各姓客家村屋的祠堂,就是清初遷界史的明證;鹿頸路原是清末圍海造田的大直路;南方屏風山上過百年歷史的蘊貞堂,見證了客家「姑婆」的集體生活;東面121山頭的機槍堡是日本佔領時間遺下的血淚;山頭下的靜觀家塾封存着百年教育史;仍在修建的協天宮承載着民間宗教生活;就連腳下的大直路,原也是標誌着香港農業由盛而衰的分界線⋯⋯
每一樣都仿如香港珍貴歷史的一頁,都在南涌這地保存着,在村民口中流傳着。
我們謹以300頁的篇幅,講南涌300年的古,趕在這歷史時空,讓快被遺忘的香港故事留下來,留待你翻開屬於自己的故事。
位於新界東北沙頭角的南涌客家村落,有近四百年歷史。南涌五大姓(楊、鄭、羅、李、張)村民及祖先的努力,創造了今日南涌獨特的自然生態及歷史文化面貌,亦見證了近代新界以至整體香港的變化。
南涌的生態社區於2013年開始紮根。爲瞭解這個地方的歷史,南涌的成員於2017年開展了南涌口述歷史計劃,通過訪談村民、考察地方及資料搜集,就此地客家人如何建村、開墾、發展產業、推動教育、維護宗教傳統等各方面,整理其歷史脈絡,也書寫個別村民的生命故事。
《南涌講古:被遺忘的香港故事》於2024年3月出版。我們希望這些精彩的歷史及人物故事,能夠為香港本土歷史增添重要的一頁,也作爲一份禮物送給地方村民,感謝他們及祖先的貢獻,活出及保留了南涌這片美麗而具有豐富生態及人文價值的土地。
作者簡介
陳順馨
文學博士,前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,「活耕建養地協會」創會成員之一,曾主領多項生態、文化、婦女、口述歷史的研究項目。現為蘆葦花開生態社區核心成員,為此口述歷史項目的協謂人及主要作者。周豁然
人類學碩士,「蘆葦花開生態教育基金」創辦人之一,現為機構的項目統籌,蘆葦花開生態社區核心成員,口述歷史項目骨幹分子。鶴圓
土生土長的香港城市人,雖於水泥森林長大,但深感保護自然生境與糧食資源為重要價值,希望向鄉郊村民學習,共同支持這個城市的農業健康發展。鄭世亮
歷史學哲學碩士,在南涌鄭屋出生及長大,現為南涌原居民村代表、北區龍山分區委員會委員、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。山地
文化研究碩士,前突破書誌總編輯,資深文字工作者,從事教育、文字、藝術療癒等工作,為此書之策劃、編輯及作者。松木
中學退休教師,文化生態導賞員。著有《夜行單車》、《啤酒罐與花生殼》。現為蘆葦花開生態社區核心成員、南涌文化生態導賞小組召集人。楊靜怡
社會學博士,大學講師。曾任聯台灣婦女團體與性別教育機構多年,研究及教學關注性別、社群共建、青年社區參與及教育議題。陳慧燕
文化研究博士,現為香港都會大學社會人文科學院助理教授。目錄
序:為何要講古?
編序:邊緣回望
第一部 講古
南涌三回/ 松本、山地
五屋簡史/ 陳順馨
第二部 探古
靠山吃山靠水吃水:南涌鄉村經濟的過去與未來/ 周豁然
苦裹求生再尋新:簡記南涌農業歷史/ 鶴圓
補上被遺忘的一頁:南涌的教育史/ 陳順馨
由生到死的信仰系統:南涌的民間宗教實踐/ 鄭世亮
姑婆的蘊貞堂:單身婦女羣體生活的歷史空間/ 陳順馨、楊靜枱、陳慧燕
第三部 聽古
不一樣的童年:羅春與羅光武父子/ 陳順馨
隨山水而來的記憶:訪楊屋貴叔/ 周豁然
情繫南涌:李馬文及鄭秀文夫婦/ 陳順馨
活在時代巨浪下:訪村長鄭光明/ 山地
餘話
後記
南涌300年大事年表
受訪者名單
嗚謝
參考書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