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再現梅窩:從香港離島農業社區史看鄉郊復育新未來,探索超越城鄉對立的地方營造

再現梅窩:從香港離島農業社區史看鄉郊復育新未來,探索超越城鄉對立的地方營造

作者:龍子維、黃山、陳寧生、費越

ISBN:9789887416272

出版:手民出版

出版日期:03/2024

 

收錄十二位梅窩新舊居民、復耕者與保育者之故事與1960年代梅窩村落地圖
詳實鉤沉自1950年代起之梅窩地方史及香港離島農業流變
以人、文、地、景、產
打開超越「繁榮」vs「衰落」框架的梅窩農業社區之書



「好老土」研究團隊結合在地經驗與歷史鉤沉,發掘「旅遊勝地」和「偏遠海島」以外的梅窩面貌──一個在五十至八十年代生機盎然的「農業樞紐」,一個千禧年後因緣際會形成的「離島多元社區」。書中既有稻、菜、果種植如何形塑海島的農業鄉郊文化景觀的細緻描繪,亦有「好老土」在梅窩介入社區網絡、搭建關係人口圈的務實經驗;既有鉅細靡遺的「考古」,亦有高瞻遠矚的「考今」。在發展主義與保育議題並駕齊驅的當下,研究團隊藉梅窩農業的今昔風貌,致力打破「自然」和「人為」的保育觀念壁壘,提出鄉村社區營造的新方向。
 

當下的梅窩農業不是某種純粹的遺跡,也不是完全嶄新的工程,而是需要被不斷理解、反覆命名,並通過當代人參與而延續的某種可能性。

  • 作者簡介

    龍子維

    居於大嶼山散石灣,是次研究計劃發起人。著有《有種大嶼:鄉郊社區營造手記》、《再造香港:從社會創新到參與規劃》等書,策劃地區食農雜誌《大嶼食通信》。現時與學徒共營梅窩社區據點「好老土」。

    黃山

    成長於福建和北京,目前是史丹佛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。作為研究者的興趣包括政治人類學、城市研究、情感理論等,亦關注環境與生態議題。另有評論、散文、翻譯等作品。2017年成為「大嶼學堂梅窩口述歷史小組」成員,2018-19年在鹿地塘村居住。

    陳寧生

    現居梅窩橫塘村,曾在香港、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德國學習生活。回港後,以研究員身份投身不同領域,致力於有益香港社會的議題。作為一個深愛社區、積極活躍的南大嶼街坊,希望政府在進行大嶼山保育時能更加從基層出發,實際地惠民。

    費越

    生於江蘇無錫,流浪在香港,「紮營」在梅窩。電影學生、前多媒體記者、紀錄片製作人。從短片取景到紀錄片報導到參與本研究,帶着攝影機與大嶼交談,用筆勾畫梅窩。拒絕認同身份,但逢人會講大嶼山是我流浪過的一個家。

    土地教育基金

    2013年成立,土地教育基金致力在香港以社區營造和農業保育的方式,推動香港的土地教育。建基於鄉郊的歷史與文化特色,在當地籌辦各項社區營造活動,讓本地居民對地方產生歸屬感,推動地區創新,鬆動主流的發展觀,帶來地區復育的變化。

  • 目錄

    序一/張展鴻
    序二/周思中
    作者序一/黃山
    作者序二/龍子維

    第一章:探索梅窩的農業社會史
    1.1 為甚麼關注梅窩農業社會史?
    1.2 作為樞紐的梅窩:以農業為例
    1.3 有限開放的社區
    1.4 超越「繁榮」vs.「衰落」:梅窩保育的未來
    1.5 研究緣起、方法及過程

    第二章:梅窩農業大事年紀及地理概覽
    2.1 梅窩農業大事年紀
    2.2 梅窩村落地理分佈
    2.3 梅窩農地分佈流變及使用模式

    第三章:超越「繁榮」與「衰落」:「樞紐」視野下梅窩農業的今昔
    3.1 「繁榮」與「衰落」的迷思
    3.2 在「樞紐」的視野中看戰後梅窩的結構性變化
    3.3 作為農業樞紐的梅窩
    3.4 「衰落」之後?梅窩農業與社區的生機

    第四章:有限開放的社區,自食其力的人:梅窩農業親歷者的故事
    4.1 甘水容:梅窩是開放自由的,也是自食其力的
    4.2 袁哲之:合作的初衷──梅窩農業合作社成立的背景
    4.3 林昌庭:經歷梅窩盛世的大地塘農二代
    4.4 華嫂:由梅窩到西環的專業農人
    4.5 譚有財:路過總會見到的橫塘菠蘿種植
    4.6.1 何氏果園:三代人留守,梅窩最後的世紀果園
    4.6.2 梁年娣:「到涌口賣菜可以解悶」
    4.7 從捱苦到自在:菜園村盧太口述
    4.8 江鳳儀:從梅窩異鄉人到四萬呎農場主
    4.9 周敏強:執迷復耕大冬瓜的白銀鄉農三代
    4.10 李國強:推動梅窩發展的薑花見證
    4.11 Jenny Quinton:將永續生活帶入梅窩
    小結:梅窩是怎樣的農業社區?

    第五章 梅窩的農業鄉郊文化景觀──從果樹種植看鄉郊保育
    5.1 感知鄉郊空間的眼:農業樞紐還是旅遊門戶?
    5.2 二戰前後的鄉村林業與果樹種植
    5.3 消失的產業?大嶼山果樹種植的黃金年代
    5.4 由窩田村看農業鄉郊文化景觀
    小結:鄉郊保育新角度

    第六章:梅窩農業社區的未來──「好老土」經驗與「關係人口」連結
    6.1 鄉村社區造與地景保育:「好老土」重現農業社區的實驗
    6.2 「新興移住島嶼門戶」: 返鄉者、在地者與「關係人口」
    6.3 鄉郊社區造多樣性:「移住人口」政策支援
    6.4 由「考古」到「考今」:在地知識生產與鄉村活化

£22.00價格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