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係香港022:通行香港(2024年夏季號)
ISBN:9789887481836
出版社:就係媒體出版日期:07/2024
版次:022
Move for Mobility,流動性是每個大城市保持活力的必要元素。
電車、火車、地鐵、巴士、小巴、的士⋯⋯交通工具五花八門,香港是世界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比率最高的地方之一。
當你每天乘坐不同交通工具「通行香港」時,可有想過,交通時間和方式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選擇和質素,
同時串連起百多年來的香港歷史變遷,主導了社區及城市發展?
2024是一個香港交通的「紀念年」——地鐵通車45周年、巴士服務超過100年,電車更屆120周年紀念。
由過去到未來,交通運輸如何孕育並推動城市文化,keep Hong Kong moving ?
REmember// 一路走過來,陸上交通演變
從轎子馬車人力車跨入新時代,電車、火車、巴士及地鐵陸續紥根香港,城市的步伐一再加速,背後少不了交通的配套。回顧這些陸上交通的發展,也像是重走一次來時路,理解它們如何塑造今日香港的面貌。
REtrace// 記憶,像鐵道一樣長
九廣鐵路的出現,把香港引領到二十世紀新時代。城市堆叠的記憶就像連綿無盡的火車軌道一般綿長,一列列的蒸氣或柴油車卡,一張張褪色的車廂座椅,一個個改頭換臉的車站,再由KCR變成MTR,此時此刻,都已成雋永的回憶。
REconnect// 尖沙咀海濱︰香港海陸空交通樞紐
如要說香港的中心,想必會想到中環、金鐘?但談交通,百年來的香港中心,卻不能沒有尖沙咀。歷史學者蔡思行梳理由九廣鐵路開通後,尖沙咀如何變成海運和陸上交通的樞紐,並成就這個地方的璀璨及後來的轉型。
REvisit// 時空漫遊,大路之王
在路面行走的電車和巴士綫,沿途像是一條回溯香港的時間綫,多少變遷、發展都盡收眼底。儘管城市經過無數重建或擴充,有些道路、路綫的重要性卻依舊不改。兩位攝影師陳傑和林曉敏,分別坐上有百年歷史的港島電車綫,以及在戰前已開通、穿梭於九龍彌敦道和太子道等主要街道的1號巴士,重溫兩條古老的公共交通路綫,並搜索路途上的變與不變。
REmode// 在官涌與柯士甸之間,佐敦在哪裡?
十八區劃出「油尖旺」,而佐敦在「油」和「尖」中間,看似是個不起眼的地方。由二十世紀初的軍事地帶,到三十年代開始變得繁華熱鬧的彌敦道、六十年代與佐敦道碼頭為鄰而出現的八文樓社區、到地鐵落成後標誌著八十年代商場風尚的恆豐中心、以至近二十年間西九填海後出現的高鐵新社區⋯⋯佐敦的故事,其實多到說不清。
REtell// The Metaphors of… 電車/ 地鐵/ 的士/ 小巴
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,包括電車、地鐵、的士和小巴等,經常出現在不同類型的本地創作之中,既成為故事情節或創作主題一部分,也寄托著某種價值觀,映襯出香港在某個年代獨有的都市氣息,甚至變成城市身份的象徵及隱喻。
REtreat// 大嶼山公路1號巴士,島遊風光
因為興建石壁水塘,大嶼山才有了第一條公路——嶼南道,以及隨道路而生的是巴士服務。攝影師Kevin Leung搭上由梅窩前往大澳的1號巴士,途經大嶼山幾乎所有主要區域,鏡頭對焦城市留白處的風景。
其他精彩內容
REcap// Transcend…… the Terminus 尖沙咀&紅磡
不同年代都有由車站去帶動新地區/社區發展的例子,尖沙咀和紅磡早已示範了在過去百年來,交通運輸規劃如何改變地區的面貌。攝影師Jeremy Cheung攜著相機漫遊這一帶,捕捉不同的交通場域如何與香港人的生活連結。
REcall// I go to school by bus 搭巴士永遠不祇是搭巴士
九巴1號線行走近一個世紀,彌敦道和九龍城已歷幾許變化,但對於成長於五六十年代的一群,小時候搭巴士跨區由油麻地到九龍城上學, 戲院、百貨、啟德機場,仍然歷歷在目,就像一場人生大冒險。
REmote// 輕鐵——駛過西北大地
乘輕鐵從屯門到元朗及天水圍,幾乎等同全條電車路綫總長,沿途經過三個新市鎮,覆蓋九十萬人的生活,風景自然不會千篇一律。跳上列車,在車窗裡也會看到大西北的一面貌。
REimagine// 理想中的街道空間
街道除了讓人車通行,本身亦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地方。關注本地街道設計的團體「街道變革」,兩位成員參照外國經驗,想像香港的街道和社區,除了以車為中心外,還可以有人性化的一面。